科创板上市企业满百 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12%

  行业咨询     |      2020-12-24 09:21

  4月29日,随着电商SaaS企业光云科技顺利登陆科创板,科创板迎来第100家上市企业。

  自去年7月22日首批25家企业在上交所集体挂牌交易,中国资本市场由此迎来了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彼时的科创板开市,寄托了国人矢志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梦想,肩负着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蹚路开道的使命。

  回望来时路,科创板宣布设立至今已走过近一年半时间,并在市场各方的瞩目下茁壮成长,其形成的改革经验正开始向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存量领域传导。4月28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工作正式启动。在试点注册制安排方面,参照科创板的做法,在坚持规范、透明、公开,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将审核注册程序分为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两个相互衔接的环节等。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此举正是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充分发挥了科创板的改革试验田作用;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把企业价值判断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从9个多月的开市运行情况来看,整体运行良好,符合各方改革预期。同时,他也建议,科创板应继续加大扩容力度,加速接纳各种业态的创新企业,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标的。

  “已上市的不少科创板企业在细分领域是领军者,业绩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场,上市带来的增信效应、声誉效应、示范效应开始显现。科创板公司业绩和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增长,盈利质量稳步提升。”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近两成公司研发投入

  占比20%以上

  研发是科创公司的“引擎”。已上市的100家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如何?据证券时报初步统计,目前100家科创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97%,近两成公司研发投入在20%以上,微芯生物、金山办公、成都先导等公司研发占比超过30%。

  数据显示,100家科创板公司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268名,平均每家公司中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29.89%,其中,有27位董事长拥有博士学位,43位董事长拥有硕士学位。

  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多家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后积极追加研发投入,绝大多数公司在其业绩增长的因素分析中认为,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的开发使得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结合已公布2019年年报和业绩快报来看,100家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值为19.2%,其中特宝生物、传音控股、成都先导、石头科技、中微公司排名前五,业绩增速均逾100%,37家公司业绩增速超过30%;截至28日21时30分,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共有64家公司发布了2020年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值为86.25%,业绩增速超过50%的企业有22家,占已公布企业总数的34.38%。

  拆解100家科创板公司行业分布,共涉及22个行业,其中软件、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行业的科创板公司数量排名前五并均超过了10家。

  从上市标准看,科创板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包括以“市值”为核心的5套上市标准,同时针对红筹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分别制定了多套上市标准等,由此诞生了多个第一:例如华润微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红筹股、优刻得成为首家“同股不同权”A股公司、泽璟制药成为首家未盈利上市企业等。

  “这满足了不同类型科创企业的发行上市需求,解决了用一个模子衡量所有企业的问题,同时使得部分科创企业可以基于未来成长性获得尽早登陆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董登新认为。

  更进一步的是,为落实科创定位,更好地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今年3月20日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明确了“3+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规定支持和鼓励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的企业申报科创板,进一步明确了市场预期。3月27日,上交所也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细化了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

  这种指标体系的设计在确保科创属性评价过程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的弹性空间,体现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包容性的改革导向。

  科创板成科技企业

  重要驱动力

  在科创企业人士看来,科创板的推出已然成为硬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对于上市前后变化,澜起科技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梁铂钴和证券时报记者谈了几点感触:科创板不仅为科创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优质的融资平台,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上市,规范企业运作,可以让企业行稳致远。上市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吸引和激励人才,在拓展新市场和新客户时获得更多机会。此外,也意味着公司的社会责任更重了,要切实做好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用公司良好的发展业绩回馈投资者的信赖。

  澜起科技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为科创板首批挂牌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9.33亿元、2.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16.5%。2019年研发投入合计2.6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5.36%。去年10月公司推出一份几乎全员参与的股权激励计划,以期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留住人才。

  中微公司同为科创板首批挂牌企业,公司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基于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产业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涉足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先进封装、LED生产、MEMS制造以及其他微观工艺的高端设备领域。4月17日,公司交出了上市后首份业绩答卷,2019年实现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107.51%;同期研发投入合计4.25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1.81%。

  中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志尧在业绩说明会上谈到,科创板挂牌上市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及新领域的业务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今年4月9日上市的三友医疗是科创板新兵,公司为国内脊柱类植入耗材领域少数具备从临床需求出发进行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中高端医用骨科植入耗材实现进口替代的践行者。

  谈及本次上市,三友医疗董事长刘明岩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科创板上市是公司发展的里程碑,极大地增强公司实力,一方面将继续保持公司在国内脊柱耗材领域的技术优势,争取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将着手丰富和完善骨科产品系列,以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业内建议推科创板指数

  随着科创板示范效应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登陆科创板。截至4月28日晚间,已有260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有18家企业正处于提交注册环节,已有注册结果的企业共111家(包括终止注册)。对于其中已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来说,股价表现是真正考验人气和流量的最直观指标。

  Wind数据显示,目前百家科创板公司股价相对发行价涨幅平均值约为100%(其中有10家公司破发)。这一数据已较去年7月22日首批25家平均140%的涨幅有所收窄。

  上交所相关人士认为,开市初期科创板标的公司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叠加投资者热情高涨,新股溢价效应突出。而随着发行节奏常态化,供需逐渐趋于平衡,投资者情绪趋于理性,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修正,有利于科创板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的扩容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业内人士也对科创板的未来改革提出一些建议。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尽管科创板运行时间已经不短,且上市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迄今还没有推出一个由交易所公开发布、具有权威的指数,这不但对于分析科创板的走势,以及在研究其行情特点方面带来不便,客观上也影响到了对科创板的指数化投资,使一些资金量不是很大的投资者,失去了借科创板指数基金投资科创板的机会。

  “经过9个多月的运行,无论是科创板的询价还是二级市场交易的状况,较之过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内部不同品种之间的结构性分化也较为明显,市盈率差距有所拉开。此外,短线投机性资金的参与度明显下降,日换手率已经下降到6%左右。相比半年前,现在推出科创板指数的条件,相对更为成熟。”桂浩明指出。

  展望未来,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向记者表示,一是希望科创板新股供应更加可预期、实现常态化;二是科创板做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个股做空融券规模受限,且没有指数,期货做空也难以实现。

  董登新则认为,目前科创板容量仍较小,无法满足大机构和大资金进出的需要;注册制是科创板最大的制度优势,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制度优势,加快接纳大批的优秀科创类企业上市,一方面解决科创类企业的融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更包容的投资标的。